本网讯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明确了“健康老人”的9点要求。新《标准》进一步完善了衡量指标,以更“适老”的方式去理解健康的含义,也传递了更加积极的生活理念。
健康老人的新国标
健康老人有了九条“国标”,身患疾病≠不健康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明确提出健康老人的9大要求。健康老人指60周岁及以上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的老年人,通常来说,健康老年人应满足下述要求:
(1)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
(2)重要脏器的增龄性改变未导致明显的功能异常;
(3)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控制在与其年龄相适应的范围内;
(4)营养状况良好;
(5)认知功能基本正常;
(6)乐观积极,自我满意;
(7)具有一定的健康素养,保持良好生活方式;
(8)积极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
(9)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老年人对于健康的理念需要更新。我们所说的健康,应当包括身体、心理、社会三个方面。很多人觉得患上了疾病就是不健康的,但健康不在于疾病多少,而是功能的保存。实际生活中,老人可以带病生存很久,即便有多重慢性病,通过规范管理、长期随访,病情可以控制得很好,没有一些影响认知和行动的心理问题,老人生活能够自理、可以参与社交活动,生活质量不受影响,依然可以算作健康老人。
老年综合评估
老年综合评估,用整体思维帮老人理清轻重缓急。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高龄人群占比增多,老年人常常出现多种疾病共存,如高血压、糖尿病、心功能减退、脑血管病、帕金森病、骨质疏松等等,同时也会出现多种老年问题或老年综合征,如跌倒、大小便失禁、便秘、痴呆、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睡眠障碍等,所谓“一体多病”。老年综合评估通过对老年人进行全面健康和功能评估,筛查生理心理问题和老年综合征风险,并进行有效预防干预,必要时引领营养保健、康复、心理、药学等老年多学科团队围绕老年人的综合问题进行联合诊疗。同时开展老年医学核心技术,如老年综合评估,老年综合征管理等,关注老年人整体健康。老年医学科诊疗模式不同于常见的以疾病为中心的专科疾病诊疗模式,它帮助老人理清轻重缓急,不是从病出发,不是从单个的器官出发,而是从整体去考量患者问题,以老年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性、连续性服务模式,服务贯穿老年人健康管理、急性病救治、慢病防治、中长期照护、临终关怀,强调最大程度地维持和恢复老年患者的功能状态,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老人治疗疾病来住院,走着进病房,住院后治愈了疾病,却是推着轮椅出门的,回家后状态也久久不能恢复,这样肯定称不上健康。有一些老年人的问题,单纯的药物治疗解决不了的,引导老年人主动参与其中,通过游戏、认知训练、趣味性较强的躯体锻炼等活动,给予老年人康复及精神心理支持。
对老年人的居家、社区、养老机构照护给予支持,以期减少反复入院、频繁就诊,延长老年人的健康寿命。
建立医养结合联合体,老年医学孵化基地等,推动老年医学理念老年医学技术下沉,进入居家、社区、养老机构等,带动基层老年医学服务理念服务质量提升。
欢迎广大企业以及消费者提供新闻线索。
联系电话:13683072097,13521269116
责任编辑:刘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