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在“健康中国”战略持续推进的当下,消费者对“吃什么更健康”的需求正从“吃饱”转向“吃好”。而在这一场全民健康饮食的升级浪潮中,有一群科研人正默默深耕——他们用实验室的“显微镜”解码食物的营养密码,用创新的技术为食品注入健康基因。这就是中粮集团旗下的中粮营养研究院,一个把“科学”写进食品里的“健康守护者”。
作为中粮集团为响应国家创新驱动战略而打造的“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中粮营养研究院自2010年落地北京未来科技城以来,就锚定了一个核心目标:让每一口食物都成为健康的“加分项”。这里汇聚了营养与代谢、农业生物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等多领域的科研力量,像一位“食物营养师”,从田间到餐桌,从原料到成品,用科学手段破解“如何吃得健康”的命题。
在实验室里,科研团队的日常是“与食物对话”。他们研究一颗苹果的膳食纤维如何影响肠道健康,探索一种谷物的蛋白质如何在加工中保留更多活性;他们用先进的分析设备拆解食物的分子结构,又用创新的工艺把这些“营养密码”重新组合——比如把传统主食变成低GI(升糖指数)的健康主食,让普通的食用油具备调节血脂的功能。这些看似“高大上”的研究,最终都变成了超市货架上消费者能触达的健康食品:有针对上班族的“抗疲劳营养棒”,有适合老年人的“高钙低钠调味品”,还有帮助儿童均衡营养的“强化谷物早餐”。
更值得一提的是,研究院的科研始终紧扣“需求”二字。他们发现,现代人既要“吃得方便”又要“吃得健康”,于是研发出“免烹饪高纤速食”;看到家长对孩子零食的担忧,便推出“无添加糖的水果干”;针对“三高”人群,开发出“低钠高钾的调味酱油”。这些产品不是实验室里的“纸上谈兵”,而是经过反复测试、贴近生活的“健康方案”。正如研究院的一位科研人员所说:“我们的目标不是做‘实验室里的艺术品’,而是让健康食品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除了研发产品,研究院还扮演着“健康知识传播者”的角色。他们通过科普讲座、公益活动,把“食物营养学”变成普通人能听懂的“生活课”——教家长如何给孩子搭配一日三餐,告诉上班族“外卖怎么点更健康”,甚至教老年人识别食品标签里的“隐形糖”。这些努力,让“科学饮食”从专业领域走向大众生活,真正实现了“科研为民”。
在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中粮营养研究院的价值愈发凸显。它不仅是中粮集团食品创新的“发动机”,更是中国健康食品行业的“风向标”。从田间到实验室,从实验室到餐桌,这里始终贯穿着一条清晰的逻辑:用科学定义健康,用创新守护安全,让每一口食物都成为提升生活品质的“小确幸”。
未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升级,中粮营养研究院将继续深耕营养与食品科技的融合,用更多“接地气”的科研成果,为“健康中国”添砖加瓦。毕竟,真正的健康,从来都藏在一日三餐的烟火气里——而中粮营养研究院,正用科学为这烟火气注入更温暖的底色。
欢迎广大企业以及消费者提供新闻线索。
联系电话:13683072097,13521269116
责任编辑:吴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