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在医疗技术革新与“智慧医院”建设加速的当下,手术室正从传统的“操作空间”向“智能中枢”转型。作为一家深耕医疗器械领域七十载的企业,南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数字一体化手术室为核心产品,用技术创新重新定义手术场景,为医院、医生与患者架起更高效、更安全的“生命桥梁”。
从“设备集合”到“智能生态”:重新定义手术室价值
走进南通医疗的研发车间,一块覆盖整面墙的智慧屏上,实时跳动着手术室设备运行数据、患者生命体征与远程会诊画面——这正是其数字一体化手术室的“数字大脑”。区别于传统手术室设备零散、信息割裂的痛点,这款产品通过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全高清视频技术与智能控制技术,将手术灯、手术台、监护仪、影像设备等“碎片化”器械串联成网,让手术室从“物理空间”升级为“智能生态”。
其核心优势体现在四个维度:其一,全网络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壁垒,手术中可实时调取患者电子病历、影像资料,支持远程手术示教、会诊与ICU探视,甚至让家属通过安全通道“云参与”关键手术时刻;其二,智能控制触手可及,医护人员通过触摸屏即可调节无影灯亮度、手术台角度,或切换全景摄像视角,操作逻辑简化至“一键直达”;其三,安全云引擎稳定可靠,依托云端服务器集群,患者资料存储、传输与远程教学均可高效完成,直播、录播、互动功能灵活切换;其四,扩展性与时效性强,全IP网络设计降低对手术室原有设备的改造破坏,安装周期仅需十余个工作日,能与层流净化系统无缝衔接,满足医院快速升级需求。
对医院而言,这套系统不仅是“工具革新”,更是“效率革命”。它将手术准备时间缩短30%,耗材与人力成本显著降低,更重要的是,通过远程医疗功能,基层医院可直接连线三甲专家指导手术,让优质医疗资源“触手可及”。某县级医院曾反馈,引入南通医疗的数字手术室后,复杂手术成功率提升15%,医生培训周期缩短一半,“过去学技术要跑大城市,现在专家‘面对面’教,成长更快了。”
七十载匠心传承:从“制造”到“智造”的进阶之路
南通医疗的故事,始于一九五四年。作为国家早期定点生产医院设备的企业,它见证了中国医疗器械从“手工制造”到“智能智造”的变迁。如今,这家拥有百余名员工、占地超5万平方米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早已摆脱“传统制造”的标签——它不仅是手术无影灯、电动手术台、产床等基础器械的生产者,更是数字医疗时代的“解决方案服务商”。
这份转型的底气,源于持续的科研投入与开放的合作生态。企业与上海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南通大学等高校共建实验室,设立研究生工作站,聚焦“手术场景智能化”“设备协同化”等课题攻关;同时与净化工程公司深度联动,确保数字系统与层流、照明等硬件完美适配。这种“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模式,让其产品既保持技术前沿性,又能解决临床实际痛点。
以“生命”为尺:从产品到责任的坚守
在南通医疗的生产车间,每一台设备出厂前都要经过“双重检验”:技术团队检测参数达标,质量团队模拟临床场景测试稳定性。“我们生产的不仅是器械,更是生命的‘安全屏障’。”企业负责人常说。这种理念贯穿于产品设计的每个细节——数字手术室的触摸屏采用防误触设计,无影灯的光谱可调至接近自然光,减少医生视觉疲劳;电动手术台的承重与角度调节范围经过上千次临床验证,确保不同体型患者的安全。
从基础手术器械到数字智能系统,南通医疗的产品线始终围绕“手术场景”延伸。除了明星产品数字一体化手术室,其手术无影灯、电动产床等产品也因“操作便捷、性能稳定”成为医院采购清单上的“常客”。而这一切的起点,是对“生命”的敬畏:当医生在手术台上专注操作时,当患者在无影灯下接受治疗时,当家属在手术室外焦急等待时,南通医疗的产品必须成为“最可靠的伙伴”。
值此端午佳节,南通医疗以“龙舟竞渡”的拼劲深耕创新,以“艾草护佑”的初心坚守质量。从江南水乡到全国各地,从手术室到远程会诊中心,这家老牌企业正用数字技术书写新的故事——它不仅是一家医疗器械制造商,更是医疗进步的“同行者”,用每一次技术迭代,为“生命至上”的承诺写下更生动的注脚。
欢迎广大企业以及消费者提供新闻线索。
联系电话:13683072097,13521269116
责任编辑:吴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