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在广袤的呼伦贝尔草原南麓,一场以“生态优先、产业振兴”为主题的现代农业变革正在悄然推进。作为这场变革的重要参与者,中青农商产业集团依托自身在智慧农业、冷链物流及产业园区运营领域的深厚积淀,携手地方政府、龙头企业及科研机构,正将内蒙古阿荣旗的沃土打造成全国奶业振兴的标杆示范区。这一实践不仅彰显了企业深耕农业现代化的决心,更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可复制的产业样本。
立足全产业链 打造绿色生态产业集群
中青农商产业集团的业务版图横跨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冷链物流、科技研发等多个领域,但其核心竞争力始终聚焦于“全产业链协同”与“绿色可持续发展”。集团依托自主研发的智慧农业管理系统,从源头把控产品质量,通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养殖、精细化加工,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生态闭环。
在内蒙古巴彦淖尔与兴安盟的“中青智慧农业产业园”中,企业创新性地整合了土地资源与科技力量,建成集农产品深加工、冷链仓储、物流配送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土壤墒情、作物长势,配合智能灌溉系统与有机肥替代方案,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实现了农药残留降低30%、水资源利用率提高40%的环保目标。这种以科技赋能传统农业的模式,正在被复制到更多地区,成为推动区域农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
聚焦奶业振兴 构建政企协作新模式
作为国家“奶业振兴”战略的深度践行者,中青农商产业集团将内蒙古阿荣旗视为战略布局的关键一环。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黑土资源与伊利集团的技术支持,集团投资建设的两座现代化奶牛养殖示范牧场——中青一牧与中青二牧,正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科技赋能”为理念,重塑国产奶源的品质标杆。
与传统牧场不同,中青农商的示范项目深度融合了智慧化管理与生态化理念:通过引进瑞典利拉伐全自动挤奶设备、以色列阿菲金牧场管理系统,实现挤奶效率提升50%、能耗降低25%;牧场粪污处理系统则采用德国巴斯夫生物降解技术,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形成“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绿色生态链。这种“生产+生态”双轮驱动的模式,不仅破解了传统养殖的环保瓶颈,更为当地创造了近百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农户参与饲草种植与奶牛托管,形成多方共赢的产业生态。
从田间到餐桌 拓展消费端价值延伸
在夯实生产端优势的基础上,中青农商产业集团正加速向消费端延伸,构建“从牧场到餐桌”的全链条价值闭环。通过与新零售平台、高端商超及社区团购渠道的战略合作,企业将阿荣旗的优质生鲜乳、有机牛肉等特色产品快速推向全国市场;旗下冷链物流网络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确保产品48小时内送达终端消费者手中。
值得关注的是,集团还积极探索“农业+文旅”的跨界融合。在阿荣旗的田园综合体项目中,游客既能参观现代化牧场、体验挤奶互动,又能选购地道农副产品、品尝特色草原美食,形成“产业观光+消费体验+文化传播”的复合业态。这种场景化营销不仅提升了品牌附加值,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活力。
以创新驱动未来 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中青农商产业集团将科技创新视为破局之钥。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智慧农业实验室”,企业正攻关种源培育、疫病防控、智能装备等核心技术;投资建设的农业大数据中心,通过AI算法优化种植方案、预测市场需求,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决策支持。
面向“十四五”规划目标,集团提出“双轮驱动”战略:一方面继续深耕北方黄金奶源带,打造百万头奶牛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向南拓展热带果蔬、特色中药材等高附加值作物种植,形成南北互补的产业格局。正如集团董事长韩志江所言:“我们不仅要让中国的餐桌更健康,更要让中国农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高位置。”
结语:乡村振兴路上的躬耕者
从中青智慧农业产业园的智能温室到阿荣旗的现代化牧场,从中欧班列上的冷链集装箱到社区超市的有机货架,中青农商产业集团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产业报国”的初心。在这幅乡村振兴的长卷中,企业既是实干家,也是创新者,更是连接城乡的纽带。随着更多像阿荣旗这样的项目开花结果,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明天,必将更加丰饶而充满希望。
欢迎广大企业以及消费者提供新闻线索。
联系电话:13683072097,13521269116
责任编辑:吴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