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功能糖遇见健康生活:保龄宝以创新之力定义行业新标杆

本网讯 “减糖”“控糖”成为全民健康关键词的今天,一种名为“功能糖”的特殊配料正悄然改变着食品工业的面貌。从一杯无糖奶茶的清甜,到一盒婴幼儿奶粉的营养强化;从一块低糖巧克力的松软,到一袋饲料的绿色升级——这些场景的背后,都有同一个名字: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球知名的全品类功能糖制造服务商,这家深耕生物多糖领域27年的企业,正以“功能糖+”的创新思维,重新定义健康食品的“甜”与“营养”。

“工业糖”到“健康糖”:功能糖的全场景突围

提及保龄宝,人们或许会先想到“中国功能糖产业开拓者”的标签。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它如何将单一的“工业糖”转化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解决方案”。

在公司位于山东禹城的智能工厂里,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正有序运转:玉米经过酶解、发酵、提纯等工艺,最终转化为低聚糖、赤藓糖醇、抗性糊精等功能糖原料;再通过配方优化与工艺创新,这些原料被赋予“益生元”“膳食纤维”“天然代糖”等多重身份,最终以“隐形”却关键的角色,融入食品、饮料、保健品乃至饲料的各个领域。

这种“全品类覆盖”的能力,让保龄宝的产品像“万能拼图”般适配多元场景:在乳制品中,它能提升酸奶的持水力、降低冰淇淋的热量;在饮料里,它替代蔗糖实现“减糖不减甜”;在保健品中,它作为益生元调节肠道菌群;甚至在饲料工业中,它还能作为生物添加剂,促进畜禽健康生长。正如一位食品企业负责人所言:“保龄宝的功能糖,让‘健康’不再是产品的附加项,而是从原料端就注入的核心竞争力。”

“技术追赶”到“标准引领”:创新构筑行业护城河

在功能糖领域,保龄宝的“技术底色”尤为鲜明。从1997年率先实现低聚糖、赤藓糖醇工业化生产,到如今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从与中科院、江南大学等高校的深度产学研合作,到主导或参与制定21项国际、国家标准——保龄宝用20余年时间,完成了从“技术跟随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跨越。

这种技术实力,不仅体现在实验室的专利数量上(拥有84项国家专利、70余项核心技术),更转化为市场的“话语权”。例如,其自主研发的低聚异麦芽糖生产工艺,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赤藓糖醇的规模化生产技术,让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赤藓糖醇出口国;而近期推出的HMOs(母乳低聚糖)、阿洛酮糖等前沿产品,更以高纯度、高稳定性的品质,成为国际市场的“香饽饽”。

2025年,保龄宝凭借独创的菌株筛选与工艺优化技术,荣获iSEE全球创新奖(食品界“诺贝尔奖”),正是对其技术壁垒的最高认可。正如公司研发负责人所说:“我们不仅在造糖,更在‘造’健康——每一项技术突破,都是为了让功能糖更安全、更高效、更贴近消费者需求。”

“规模扩张”到“价值升级”:战略转型锚定未来

面对功能糖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的挑战,保龄宝的选择是“向价值要增长”。近年来,公司主动淘汰低效产能,聚焦益生元、膳食纤维、减糖甜味剂三大核心赛道,形成高毛利产品组合;同时,依托智能化改造与全球化布局,推动“制造”向“智造”跃升。

在山东禹城的药用糖车间,工业互联网技术让生产全流程数据实时可见:从原料配比到温度控制,从质量检测到能耗优化,每一个环节都通过数据模型精准调控,网络安全管理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而在欧洲市场,保龄宝凭借行业最低的反倾销税率,实现赤藓糖醇“量价齐升”;美国子公司的运营,则反向拉动国内销售增长,让“中国智造”的功能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更值得关注的是,保龄宝正从“功能糖原料供应商”向“全生命周期营养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其布局的DHA藻油生产线已试运行成功,HMOs等高壁垒产品完成生产线建设——这些动作,标志着公司正从“单一配料”向“综合营养”延伸,为消费者提供从“舌尖”到“健康”的全场景服务。

结语:功能糖的“中国故事”

从田间的一粒玉米,到餐桌的一份健康;从实验室的一项技术,到全球市场的一份认可——保龄宝的成长史,既是中国功能糖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缩影,更是一家民营企业以创新担当时代使命的生动注脚。

正如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企业”的颁奖词所言:“保龄宝用技术突破定义行业高度,用价值创造引领产业方向。”在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的今天,这家始终以“功能糖+”为核心的企业,正以更开放的姿态,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健康、更科学的营养解决方案,让“中国功能糖”的故事,继续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欢迎广大企业以及消费者提供新闻线索。

联系电话:13683072097,13521269116


责任编辑:吴泽鹏